做個胃鏡就能預測有巢氏房屋會不會演變成胃癌
  浙醫二院立記憶體項研究的這個課題將讓早期胃癌的發現率提高到30%
  □本報記記憶體者 黃淼君
  胃癌是困擾中國人的第二大惡性腫瘤,和別的惡性腫瘤相比,情趣用品胃癌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都不太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得晚,需要切除大部分乃至整個胃。
  所以,早期發現胃癌不但可以提高生存率,預防癌症還可以改善術後的生活質量。
  記者昨天從浙醫二院瞭解到,濱江院區消化科負責人潘文勝主任醫師的團隊剛剛啟動了一個浙江省科技廳的重大科研項目,主題是建立一套早期胃癌精篩技術,使早期胃癌的發現率能夠提高到30%左右。
  日本的普篩政策不適用於中國
  在早期胃癌的防治上,日本的經驗常常被許多國內胃癌研究專家提起。日本是胃癌的高發國家,而且在胃癌的早期發現率上也位居世界領先,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搞全民普篩,到社區醫院就能做一個胃鏡篩查。
  這樣的普篩政策,也被不少專家建議在國內推行,因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是90%,早期黏膜內癌的5年生存率更是可以達到99%以上。而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僅僅為20%至40%左右。
  所以,不少專家建議,40歲以上的所有人群,最好能夠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就像一年一次的常規體檢一樣推廣。
  “這個建議很好,但是目前不現實,因為受國內的財力和醫療資源限制,使得這樣的普遍篩查很難推廣。”潘文勝醫生說,和血常規等體檢常規檢查不同,胃鏡的檢查,對人力物力的要求比較高。以一個熟練的胃鏡檢查醫生為例,一個上午最多能做25名患者,如果做得太多,工作不仔細就起不到檢查的效果。
  另外,做胃鏡對於設備的要求也比較高,目前國內的社區醫院很少能夠配得起胃鏡,基層醫院的胃鏡設備較陳舊,主要是成本問題。所以,通過做全面普篩的方法來發現早期胃癌目前行不通。
  通過數千例對照發現預測的規律
  潘文勝醫生帶領的團隊進行的研究,就是希望通過數千例患者的胃鏡對照,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讓胃鏡檢查更有針對性。
  “胃這個器官在人體中占的位置並不大,但是很重要,內部的結構也很複雜。”潘醫生用一間房子來做比喻,當醫生用胃鏡進入胃這個臟器時,要發現胃癌的早期病變,必須做一個地毯式的檢查。胃部的病變在胃壁上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點,就像房子牆壁上的一個小污點,但是這個污點的形狀顏色很有可能意味著這以後是否會演變成胃癌,以及演化的速度。
  “我們這個課題要做的研究,就是對這些病變做一個規律性的探究,通過胃壁一些特定部位的特定變化,來預測是否會演變成胃癌。”潘醫生說,這一預測的重要意義,就是能夠對胃癌進行早期干預。
  比如發現某個患者的病變必然會導致胃癌,就可以進行微創切除,得以早期治療。如果發現患者的某個病變,可能變化進展,就可以預防性用藥干預。
  潘醫生的團隊早在2004年就致力於早期胃癌的發現,當時北京大學的早期胃癌發現率是4.1%,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目前浙醫二院的早期胃癌發現率已經提高到了27.7%,在國內處於較高的水平。
  在近十年的研究中,潘醫生的團隊已經根據數百例胃癌患者的情況,總結出了一些早期胃癌的病變情況,將在未來3至4年的時間里,通過數千例患者比照,發現預測早期胃癌的規律。
  “我們希望未來,只要胃癌高發地區以及胃癌高危人群,通過胃鏡檢查,就能預測胃癌的發生率,從而減少胃鏡的檢查次數。”潘醫生說,目前,建議那些胃癌高發地區的人,以及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有家族惡性腫瘤史特別是胃癌史的、長期吃腌製品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長期萎縮性胃炎或腸化的人、有胃息肉或胃潰瘍的人,40歲以上的人,先接受一次胃鏡檢查。有的人每年最好做一次胃鏡,低危險度的人可間隔幾年做一次胃鏡,要一直堅持到70歲。
  預計3至4年後,希望通過潘醫生團隊研究的早期胃癌精篩體系的建立,縮小胃癌篩查的人群範圍,同時提高早期胃癌的發現率。
  (原標題:做個胃鏡就能預測會不會演變成胃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q46lqceh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